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建动态 >> 正文

【财经学院微课堂展播(二十七)】党史学习教育—“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22-10-10    作者:     来源:     点击:


图片

《“工匠精神”解读》
诵读者:张颖
财经学院教工党支部 书记

图片

图片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财经学院教工党支部“党员之声”栏目,我是教师党员张颖,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大国工匠”。

图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工匠及工匠精神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对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建设一支重知识、善技能、创新型的产业大军,具有重大意义。
工匠精神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工匠精神首先是一种劳动精神,是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的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就是要通过组织好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在劳动中体验和升华人生意义与价值。
工匠精神是对职业劳动的奉献精神,是干一行爱一行,在干中增长技艺与才能。弘扬工匠精神,就要提高我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是工匠精神的体现。
工匠精神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对细节完美追求和精确度严格把握。弘扬工匠精神就是通过长期工艺实践和训练,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个环节,培养成为习惯气质、成为品格,就能从心所欲不逾矩。重细节、追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关键要素。
工匠精神的核心要素是创新精神。新时期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工匠精神应该是对思维的创新,对品质的追求,对工作的坚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的创新离不开技艺的创新。在现代工业条件下,我们要将传承与创新统一起来,在传承的前提下追求创新,对现有的生产技艺的大胆革新,给行业技艺带来突破性贡献,促进生产技艺水平提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职业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生产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光荣使命,必须抓好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自觉弘扬工匠精神,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文化育人无声的作用。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建设,让工匠精神在校园内落地生根。
三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让工匠精神覆盖学生教育全过程。
四是强化网络宣传阵地建设,让工匠精神理念深入学生心田。

                        本文内容根据光明日报文章《工匠精神及其当代意义》、人民网文章《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要抓好四个关键》等资料整理。


上一条:【财经学院微课堂展播(二十八)】党史学习教育—“雷锋精神”

下一条:“严守纪律规矩 加强作风建设”||财经学院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